在教育系统开展的“千名教师下基层?资助政策大宣讲”活动中,学校老师利用周末和休息时间,到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学生家庭中宣传教育扶贫政策,确保各项教育惠民政策宣传到位。高坡小学的郑姗姗就是其中的一员。
期末,改完试卷的郑姗姗老师,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放假回家,而是要去看望她的学生,了解一下假期的生活情况,同时也再给他们巩固一下教育扶贫政策。
这哈是准备回家了吗?还没有,准备去我们一个学生家看一下 他一个人和他爷爷奶奶在家不太放心。
郑姗姗的学生刘锦龙家,住在红飞村齐岗组,父母离异,爷爷奶奶年迈,自己和哥哥都在读书,五口之家的经济来源全靠父亲刘万秋在外务工支撑,平时买学习用品的钱,都是刘锦龙两兄弟周末挖太子参挣来的。
刘锦龙哥哥刘伟东:“那些买笔的钱都是我和我家弟弟周末的时候挖药买的,挖药得的钱去买的。”“一天挖得到好多钱?三四十块钱一个人。”
2017年,刘锦龙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户,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均可享受扶贫优惠政策,但父亲在外打工,爷爷奶奶不识字,尽管帮扶干部经常到家宣传,但他们对政策的理解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就落在了老师们的肩上。
郑姗姗:“我们平时是等我们下课了才来给他们宣传,上课时间怕耽误学生的学习,另外一方面,这些老人家都要下地干活,所以一般不想耽误他们的活路,都是等到放学以后才来。”
除了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郑珊珊还为刘锦龙家巩固了教育扶贫相关政策。为了确保刘锦龙下学期能及时顺利申请到相关补助,郑老师重点为他讲解了申请补助所需要的资料。
刘伟东:“老师说像我和弟弟这样的情况免学费,免教科书费 一年得一千块钱的生活补助费。”
“下学期开学的时候我们还是有那个五百块钱的补助你们晓得吗?每年你们都填那个表的。 那么一开学的时候就喊你家奶奶把精准扶贫的那个本本晓得不,你家有的 把那个拿去复印 然后到村里去打个证明来交给学校里面 然后喊你家奶奶来学校把那个表填了。”
走的时候,郑姗姗给两个孩子留了些买学习用品的钱,并嘱咐两个孩子假期认真学习。郑老师说,读书,是他们最想做的事,现在有了教育扶贫政策的支助,他们再也不用为了学费烦恼,可以专心读书了。
郑姗姗:“你们这个假期的作业有一项是看课外书,老师记得你们爸爸也没有给你们买过,那么老师拿一百块给你们,你们两个兄弟一个五十块钱,去买本书,买本课外书看一下,如果有需要买笔那些,但是不能买其他的,一定要用在学习上,听到没得,本子、 笔和书一起买,听到没得,嗯。”(白青青 汪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