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时不我待,战役打响即是决战。全县学习脱贫攻坚“赤水经验”暨迎接考核评估工作部署会后,农牧局迅速行动,坚持以“四清一满意”为工作着力点,“三送”活动为载体,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精准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奏响了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冲锋号”,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担当向贫困发起冲锋。
打好脱贫攻坚“人海战”
驻村包保两线运行。坚持一切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一切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一切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局党委明确,党委书记、局长郭宗喜担任总指挥,以上率下,既参战又督战。两名副局长分别驻村带队担任常务副指挥长靠前指挥,选派三分之二的干部,分成3个工作队到狮山村、沙堆村和齐坡村驻村开展工作,各明确1名驻村工作组组长和联络员。管理上严格执行AB岗工作机制,处在A岗的一线驻村工作队员确因特殊情况需要请假,B岗人员立即补缺,保证驻村工作力量。
未驻村的二线干部,在保证业务工作开展的同时,利用周末和挤出空余时间,及时联系走访挂帮的贫困户,将“帮扶对象认清楚、发展思路理清楚、扶贫政策宣传落实清楚、增收账算清楚”,使群众满意率达到100%。同时,要求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技术”等“三送”活动,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扶贫政策,针对结对帮扶对象的家庭情况和困难问题嘘寒问暖,将茶叶冬季修剪、施肥和栽培管理,畜禽养殖及疫病防治技术,冬季果树田间管理及蔬菜栽培技术等送到贫困村贫困户。
走访调查齐头并进。“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全县动员会的第二天,驻村工作队就卷起铺被,吃住自费,全身心投入,积极访民情、知民忧、解民事。他们坚持把大走访作为常态工作法,坚持走访全覆盖,根据分配的村民组,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白天进村入户走访,晚上开会研判问题对策。
每到一户,驻村干部都与群众拉家常,话脱贫,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构成、经济来源、脱贫路径、困难问题、帮扶需求等情况,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扶贫政策,主动参与“三改一化”,帮助改善人居环境。截至目前,共组织学习政策45次,工作调度37次,分析研判38次,召开群众会59次,走访群众1459次;收集群众提出的建议及需要办理的实事39条,现场为群众办理实事88件。
打好基础设施“阵地战”
协调硬化致富之路。以交通“三年大会战”和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为重点,用好用活上级政策,按照“不搬就通”的原则,驻村干部迅速投入到村组公路硬化协调建设中。大家抓住施工有利时机,严把质量关,抢抓工程进度,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切实加快完成“组组通”工程建设任务。
在构皮滩镇齐坡村的“组组通”公路建设现场,一位叫何明苏的老人不停对施工队员们道辛苦,以此表达自己对修建公路的喜悦之情。“原来就是个泥巴路,石坎坎那,我们挑起谷子去打米,扒都扒不上去,所以说我现在我这个脚杆痛,那时我家都是我挑 ,挑哪个苞兜我都挑烂两挑苞兜 ,那些路啊我去走都走不动了, 打空手都走不去了。现在,政府给我们修成好路了,天晴落雨都可以去了,只有这么幸福了。”
协助改善人居环境。“三改一化”“危改”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一项重点。驻村干部根据扶贫工作方案,逐组逐到户做好“危改”、“三改一化”政策解读,做通思想工作,积极联系施工队,组织劳动力,帮助实施改厕、改灶、改圈和庭院硬化。为确保应改尽改,扶贫干部还对前期摸底调查数据进行了精准核实,实地测量数据,注重施工衔接,把握施工进度,认真核查落实,督查施工安全,确保施工质量,不漏改不错改,不拖不蒙不混。截至目前,“三改一化”实施143户 ,危改实施12户,竣工率达70%以上,其余正在施工进行中。
帮助解决生命之源。在集中了解困难问题的群众会上,关兴镇沙堆村楠木组村民阮全开提出,“我家现在已经缺水多天,请村、支两委帮助解决”。村民缺水牵挂着驻村干部李和平的心,心急如焚的他会后立即伙同队员毛光春、伍发军和袁怀兵一起前往阮全开家帮助寻找水源。
经询问了解,阮家附近确无安全水源。正当一筹莫展时,他们打起了离阮家最近一户的主意。原来,楠木组组长鲁琳就隔他家不远,并且吃的是自来水。经过协商和征求意见,鲁琳同意从自己的家里接水到阮全开家。说干就干。大家当场用皮尺实地测量了两家的实际距离,随即联系了400余米的水管。第二天,立即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动工安装。经过一天的劳动,贫困户阮全开用上了清洁干净的自来水。
打好扶贫路上“特种战”
彰显特长义务行医挽损失。“关兴镇关兴社区一养殖户饲养的生猪发病,病情严重,损失惨重,请你们提供技术帮助。”病情就是命令。正在下乡走访调查的毛光春、袁怀兵、但永钊三位畜牧专家立即驱车前往疫情地点---关兴社区舒辉胜生猪养殖场。
据养殖业主反映,该养殖场共仔猪220余头。近日,由于气温下降,气候恶劣,猪群陆续发病,经当地兽医人员多次医治无效,现已死亡32头,经济损失惨重。了解基本情况后,三位专家综合此起病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当场进行了病理解剖,现场诊断为仔猪副伤寒。查明病因后,三位专家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科学制定治疗方案,对症下药有效遏制了病情。
当天下午16时,毛光春一行在完成贫困户走访之余,再次电话了解治疗效果时,场主舒辉胜按捺不住内心的高兴与激动,“仔猪没有再出现死亡现象,部分病猪精神状态比前几天大有好转,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你们为我挽回了几十万经济损失啊......”。 当地的贫困户说,“驻村工作队多次向他们传授种、养殖业技术。有他们在,我们对脱贫充满信心。”
传授技术修枝树形助增产。长林山公司现有桃园基地700余亩,苹果基地200余亩,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解决当地农民就业50余人。当前,正是冬季修枝防虫的大好季节,由于该公司缺乏修枝的专业技术人员,请的修枝工人都是当地农民百姓,枝条修剪不到位。驻村工作队队员蔡正超得知后,立马买来修枝钳来到桃园基地,“面对面”“手把手”给正在剪枝的15名工人讲解如何剪枝、剪枝的作用以及意义。通过手把手现场教学,修枝工人观摩学习,每位工人基本掌握了正确的修枝整形技术。
采访长林山公司管理人员殷太礼时,他的感谢之情溢于言表。“幸好有县农牧局的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把脉,不然我们的果园修枝整形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明年收成就会大受影响”。在场的其他的农户还补充说,像这种送技术下乡,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对贫困群众开展现场培训的例子不胜枚举。
解民忧扶真贫专家送技术。花山乡回龙村部分茶农反映,茶园出现死亡、枯黄、病虫害严重等现象。得知这一消息后,县茶叶中心驻构皮滩镇齐坡村干部高级农艺师王智、技术人员罗元强立即赶赴受灾现场,深入格老水、范家寨、钟家寨等组农户家中及茶叶基地现场指导茶叶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并宣传茶叶专用肥使用,茶叶用药使用标准及品种,何时修剪等管理技术。晚上,他们又组织的涉及的6个村民组120余人,召开了技术培训会。
打好产业扶贫“持久战”
温氏养殖助推脱贫攻坚。产业脱贫是脱贫攻坚的重头戏,温氏养殖是脱贫攻坚的大手笔。为了助推脱贫攻坚,农牧局大力发展温氏生猪产业,最大限度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局党委提出,适宜建生猪养殖场的60个村(居)都必须建有股份经济合作社温氏生猪养殖小区,在全县22300个贫困人口中必须有产业利益联结,让贫困群众分成入股红利、劳务红利、承包红利。
关兴镇沙堆村采用“支部+公司+村集体+贫困户”,村集体自己经营的模式,建成了年出栏生猪4680头的养殖小区一个,2017年年底已实现销售产值916万元,集体经济增长89万元。按照“七三开”的折股量化分成,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3120个股东可实现人均分成(量化)入股红利199元,其中115个贫困户可人均分成(量化)入股红利2520元。狮山村采取“村集体+贫困户”租赁运行模式,既解决了贫困户就业,也增收村集体收入。贫困户徐平承包的年出栏2160头大兴朝养殖小区,2017年底实现家庭纯收入36.6万元。目前,全县有21个村级养殖小区分别与126户贫困户签订63个养殖大棚的租赁协议。可实现年户均增收8.2万元以上。
中药材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以湖南景峰、贵州信邦药业为支撑,关兴镇沙堆村流转土地,建成沙堆村凉水井中药材基地,是关兴镇引进开发的又一脱贫产业,以辐射和带动周边药农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种植。县农牧局驻村干部积极发挥专家优势,深入中药材基地指导种植技术,对如何加强种植基地建设的科学管理和规范管理进行讲解,努力提高中药农业的现代化水平。截止目前,沙堆村共种植中药材2000余亩。
茶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为解决当地群众就近务工,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构皮滩齐坡村大力发展茶产业。作为对口帮扶单位的茶叶中心,全力为齐坡村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确保精准脱贫落地生根。每天,驻村干部、高级农艺师王智、罗元强、樊瑞春都深入田间地头,给工人们讲解茶苗种植技术要点,还手把手的现场指导。在他们的帮助指导下,齐坡村现已种植茶园1200亩,不仅提供了就业岗位,还为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个个镜头是百姓正在脱贫致富的缩影,一组组数据是脱贫攻坚战奋斗的成果。在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大美农牧人正在合力突破一个个难关,攻克一个个堡垒,徐徐展开一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画卷。(代昌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