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掀起“创文明县城”的大环境下,关兴小学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农村学校办学特色,丰富学校育人内涵。为促进学生文明、校园文明、家庭文明、社会文明发挥了积极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小小监督岗发挥大作用
每天早晨,关兴小学校门口总会有两名门卫,两位教师,两名学生组成的监督小组。对违规骑车送孩子上学的家长进行劝阻、教育,并对校门口的交通进行疏导,确保校门口交通秩序正常,不因交通拥挤发生安全事故;对没有穿校服、衣着不整,不佩戴红领巾、校牌的学生进行询问登记,了解其原因、并要求改正;对携带零食进校园的学生进行收缴,学校禁止学生吃零食;小小监督岗发挥了大作用。
“见到老师要问好”的礼仪教育便从这里开始。同学间见面相互问好、点头微笑也在这里开启,学生文明的第一关要在这里接受检查。

古老孝文化落地又生根
关兴镇外出务工人员多,偏远农村出现困难空巢老人。该校认真贯彻上级有关精神,积极开展关爱弱势群体活动,组织师生深入空巢老人家里开展关爱活动,帮助他们做些打扫庭院、抬水、清洗床单等力所能及的事,与老人们拉家常,交流感情。校领导向他们传递党的关怀,帮助老人们树立生活的信心,嘱咐老人们注意身体,有困难向当地政府或学校提出。老人们也为学生讲他们的故事,教育学生从小要学好知识本领,长大后才能有好的生活,才能为祖国的建设更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老人们希望孩子们做人要有善良之心、有良好品行,一生平安、幸福。学校还组织学生在老人的院子边种上“孝敬树”,安排附近的学生经常为树浇水、除草,让“孝敬树”和孝文化一起茁壮成长。活动受到当地村民的点赞,有效的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孝文化继承和发扬。在学校里,各中队还开展了关于孝文化的主题班队活动、板报比赛、手抄报比赛,营造了浓厚的孝文化教育氛围。

颂红色经典做红色传人
该校紧扣红色文化进校园这一主题,开展了“讲好长征故事,感动关兴人”活动,以主题班队的形式要求学生收集关于红军长征中的故事在班队课上交流,评选出“长征故事王”和“最佳故事讲演者”。学校德育处还开展了师生共同参与的“颂红色经典,做红色传人”竞赛活动。铿锵有力、让人精神振奋的长征诗词再现了红军长征过程中的艰辛苦难,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让学生心灵接受了洗礼。少大队开展了“远足老林河、仿红军长征、体长征艰难”远足体验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到长征行军的艰难困苦。自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以来,学校师生精气神有了较大提振。“再大的困难也没有红军长征困难,再大的苦也没有红军长征苦”,这是关兴小学全体师生的共同认识。

小小实验室科技大创新
该校历来重视科技教育,成立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每年都举办科技活动周活动,交流展示科技作品,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爱好,丰富学生科技知识。科学教师带领学生在“科普读书”活动、机器人暨创客教育、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验教学技能创新大赛等方面作出可喜的成绩,引领学校科技教育创新发展。先后带领学生完成《关于马跃水河流域鱼类减少的调查报告》《优质粮山大米种植与销售调查》《农村闲置校舍成因及现状调查》《关爱空巢老人,勇做孝心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方案》《麻将之害,童心有感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梨树上寄生不名植物的性状及影响调查研究》等科技实践活动及科普剧《赵老伯的故事》编排。多篇科技论文在省市县级比赛中获奖。科学教育课题《小学科学教学对农村学生科技小发明影响的研究》获得市级立项研究并顺利结题。
小小垃圾箱社会大关爱
为进一步做好学校卫生工作,让校园干净整洁,使学生主动捡拾地上垃圾。学校启动了“助力爱心回收 情暖弱势群体”系列实践活动。学校向各班、各室发放了“废旧物品回收篮”。师生将生活、学习中产生的可回收废旧物品放在该篮内。学校安排专人负责每周回收一次,对各班、各室的废旧物品数量进行登记。年终时,评出回收优秀班级体及办公室,并与班级考核和教师考核挂钩。学校将这些回收的废旧物品卖到回收站,换回的钱用于关爱弱势群体,培养学生爱心。学校还组织学生开展了“清扫街道 传递文明”进社区活动。学生不怕苦和累,争相清理街道垃圾,将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发挥了小手牵大手的作用。

共做诚信事同育诚信人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该校选择诚信主题。与关兴镇关工委、余庆农商银行关兴支行共同举办了“大美关兴 共筑心诚”系列实践活动。带领学生集中开展了“家庭诚信监督”“我是最美诚信关兴人演讲”“诚信手抄报我来办”“诚信故事大家讲”“诚信歌曲全校唱”等活动,并邀请信用社主任罗成为全校学生上了诚信教育课。通过系列实践活动的开展,全校师生深受教育,为构筑诚信关兴夯实了基础。
此外,该校还针对辖区内两名特殊儿童不能正常来校上学的情况,安排教师每月送教上门两次。由于教师的认真和孩子本身勤奋好学,这两个孩子认识了很多汉字,学会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还知晓了许多交往礼仪,懂得了文明礼貌。
下一步,该校还将借助“小菜园•大德育”实践基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农耕文化,结合农村学校实际办特色教育,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让文明教育之花绽放得更加灿烂。(田明亮 赵仕锐)
